昨天教研活动,听了两节一年级数学课:11~20各数的认识。几个几,感觉一下午在听课笔记上写错了无数次:一个十、十个一,猛一下区分单位和数量,真不容易。
微信图片_20211125152257.jpg
第一节课,宗老师用教材教,从数主题图中各种物品的数量入手,带领学生用小棒摆主题图中各种物体的数量,在摆一摆的活动中,学生动手动脑动嘴,逐步认识了计数单位“一”和“十”,知道了“10个一是1个十”,体会到了用1个十来摆更容易看清楚数量。将主题图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。
微信图片_20211125163619.jpg
第二节课,范大师撇开课本,利用自制的教具来教——带背磁的纸质小羊、小棒、计数器、珠子,每人还发了一张打印的计数器的图供学生补充珠子,每两人一个学习包,里边是两个成捆的小棒图片、剪开的20根小棒。简直是太敬业了!光看这份准备教具学具的功力,就让人佩服,为课堂上每个学生能学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在课堂上,范大师带领学生经历了计数单位“十”产生的全过程,通过看视频“古人是怎么计数”的,让学生有个知识铺垫,写11,在计数器上表示11,都引导学生自己完成,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。
11~20各数的认识,是在学生学过了10以内的数以后来学习的,两位老师在教学中,都教学了:计数单位、数位、数的组成、读法、写法、数序、大小、相邻数、数轴等知识。就像范大师课堂上提到的:“一”,一个一个数,是老朋友;“十”,十个十个数,是新朋友。这两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应该是难点,学生对于为什么将10跟小棒捆成一捆来数,来表示数,感到陌生。首先我觉得这里很有必要多用几捆小棒,数几次整十数,体会一下以十做单位的简便快捷,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体系,做个突破也许更好。第二,我觉得“10个一是1个十”是本节课的灵魂,应该将这句话板书到黑板上,让学生自己读、齐读,摆数的过程中不停地体会,加深印象。这样摆20或用计数器表示20的时候,学生用1个十和10个一来表示20的可能就会少点儿,对于十进制的“满十进一”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