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看了一节录像课,张齐华老师的《小数乘小数》,对张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的做法印象深刻。学生选择复习的题目、选择探究例题出的方式、选择错例辨析的方式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,真正把学生当成了课堂的主体。
今天学习《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》,课堂上做了两次尝试。
1.看到例题,你有什么想说的?
2.“做一做”第2题,假如只让写出两个的话,你挑哪一两个?说出你的理由来。
课堂上的这两次尝试,都不太成功。第一个导入时的问题,学生看到后表示有点儿懵,预习过的说:百分数可以转化成分数、小数,没预习过的不知道往哪里说。第二次练习时的问题,提出问题后马上有学生(郑志博和李文浩)开始吆喝:挑简单的。哪个简单?李文浩说100和300。其实他挑的的100%和300%。看看,简单的自己也没有读对。这样一打岔,再叫其他人说时,都是只挑而不谈理由了。主动性还给学生了,却没有达到激活学生热情的目标。
由此,分析该如何真正组织好这类选择。首先应该是设计问题的精准,导入时的问题可以改为“你看到百分数,能猜一猜要学习哪些内容吗?”,给学生一个有明确指向的问题,有个大致范围可供思考、回答。第二个问题可改为“假如你是老师,为了考察同学们都会不会,挑哪两道来练习能考察出来?并说明理由。”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出现畏难情绪,挑自认为最简单的题目了。
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、引导者,如何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需要高超的教育技巧,比葫芦画瓢,且行且思。